创新“1233”路径 打造体育育人新范式
体育学院教工党支部
体育学院教工党支部作为“全国球王会网站样板支部”和省级“‘双带头人’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”建设团队,创新构建形成“一核引领、两翼驱动、三线联动、三措保障”的“1233”党建育人路径。“一核”即坚持党建引领核心,以培养“技能精湛、素质全面”的高素质体育人才为目标;“两翼”即同步强化竞技体育与教学科研,着力破解“训教割裂”难题;“三线”是依托竞赛、教学、科研三条主线,构建“赛教融合、以赛促研”的内生闭环;“三措”是深化校地协同、校企合作、校内联动三项保障机制,有效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。
01依托“一核两翼”,构建“三维融通”育人生态
党支部以“党建引领”为核心,通过“党员先锋岗”“党员教练示范岗”强化政治引领,创新“课程思政+赛场思政”育人模式。将球王会网站与训练竞赛深度融合,学生党员带头组建“体育精神宣讲团”“赛事志愿服务队”,在河南省大学生篮球联赛、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等赛事中践行“顽强拼搏、永不言弃”的体育精神。在此基础上,打造“三维融通”育人生态:以“党建铸魂”强化价值引领,以“技能筑基”提升专业素养,以“创新赋能”驱动赛事突破,实现“党建—竞技—教学”全方位培养。
党支部带领师生团队在竞技赛场屡创佳绩:2024年校女篮、男篮分别夺得CUBAL西北赛区冠军、亚军并双双晋级全国赛;2025年男篮获西北赛区季军,再次晋级全国总决赛;同年,校男篮与体院男篮在河南省大学生篮球联赛第四次获得“双冠军”;武术队在中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中摘得3金5银,啦啦操队在河南省第十二届啦啦操健美操比赛中斩获3金4银1铜,展现了党建引领下的竞技实力。

02“三线联动”,打造素养培育的内生闭环
党支部针对体育人才培养中“竞技能力与教学能力脱节、科研创新与实践转化不足”等问题,构建“竞赛—教学—科研”三线联动机制:一是竞赛驱动教学,党员教练将赛场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,在《篮球》《武术》等课程中植入战术分析、心理调适等实战内容,推动“课堂革命”;二是教学反哺科研,以教学中的技术难点为科研选题,党员教师带头申报课题,9篇论文入选第十四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,涵盖体育产业、学校体育等领域;三是科研支撑竞赛,将运动训练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赛前备战,优化训练方案,提升竞技水平。
通过“三线联动”,学生在河南省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赛项中包揽一等奖,2024年首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铜牌,2025年进阶银奖;教师团队连续两年斩获河南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,形成“以赛促教、以教促研、研赛融合”的良性循环。

03“三措保障”,构建协同育人的跨界循环
党支部深化“校地协同、校企合作、校内联动”三项保障机制,推动育人质量提升:一是校地协同育训,与三门峡市体育局共建训练基地,党员教师带队指导中小学体育训练,年服务师生超2000人次;二是校企合作共建,与本地体育企业合作开发“赛事运营”微专业,共建实习实训基地,学生参与赛事执裁、场馆管理等实践项目;三是校内资源整合,实施“党支部带竞赛团队”模式,党员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,形成“老带新、传帮带”的人才梯队。
经过实践,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保持较高水平,多数学生入职中小学、体育企业等岗位,党员教师在教学、科研、竞赛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党支部“三级联动”备赛经验被列为全校党建创新案例,为职业院校体育育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。

下一步,体育学院教工党支部将持续深化“1233”党建育人路径,依托“全国球王会网站样板支部”和“双带头人”工作室的平台优势,持续将党建资源与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与育人实效,紧密对接学院“双高”建设目标,为学校建成“特色鲜明、省域一流”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持续注入体育动能、贡献先锋力量。